白癜风是什么样的 http://m.39.net/pf/a_6702244.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于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地质普查工作会议。
同年6月,西南地质局根据全国的统一部署,组建了会理普查大队,即地质队。
7月,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徐克勤应西南地质局局长之邀,带领师生30余人到达会理,正式编入普查大队进行工作。在此期间,徐克勤等曾带领南大应届毕业生到攀枝花,对兰家火山、尖包包、倒马坎3个山头及其外围地区进行了详细观察,通过现场观测,绘制了兰家火山、尖包包、倒马坎和外围地区的路线图一幅,对3个矿区进行刻槽取样,采取了一个剖面的矿样共余件。
师生返校后,对攀枝花矿样进行化验分析,着手整理普查找矿报告。报告提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是粒状共生结构,易选,可以利用,建议国家进行正式地质勘探。
南大师生关于攀枝花的普查找矿报告,引起了地质部和西南地质局的极大重视。
西南地质局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决定将所属地质队从涪陵一带迁至攀枝花,并于年1月组建了地质队二分队,负责攀枝花的普查勘探工作。
同年9月,又以二分队为基础组成了地质队,次年5月改名为攀枝花铁矿勘探队,由李玉平任队长,秦震为总工程师,队部驻在兰家火山下的攀枝花村。
勘探高峰时,全队有正式职工余人,雇用民工0余人,开动钻机28台。矿区地质勘探设计由总工程师秦震主持编制,并得到了苏联专家的指导。
年1月,勘探队在矿区开始物理探矿及地质勘探工作,地表调查方面以槽探为主,深部勘探则以钻探手段进行。通过各种勘探手段,在矿石产状、品位、储量等方面获得了大量资料,并据此作出了地质结论。
通过地质勘探,不仅探明了兰家火山、尖包包、倒马坎3个矿区,而且还发现了朱家包包、公山、纳拉箐等矿区,它们与兰家火山等矿区属于同一辉长岩体的不同矿段。
年通过对攀枝花铁矿找矿标志进行总结,结合区内基性岩体广泛出露的情况,又陆续发现了禄库(即红格,包括新村芭蕉矿点)、白马(包括巴洞)矿区,确认了康滇地轴中段钒钛磁铁矿呈带状分布的规律。
年12月27日攀枝花铁矿的地质勘探告一段落,年6月野外工作基本结束,随即提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储量计算报告书》。
攀枝花矿区经过50年代的地质勘探,获得工业储量10.75亿吨、远景储量10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