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外名师点评我省高考理综试卷稳中有变,突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pf.39.net/bdfyy/bdfzj/150818/4681577.html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谭萍

试题科学灵活,无偏题怪题

郑孝发,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物理备课组长

高考理综全国I卷物理试题已与考生见面,跟上一年相比,更加平顺,今年没有考试大纲,但命题的科学性、稳定性、延续性产生的这套试题,符合广大考生的预期。当然试题的创新性、新颖性也是符合考前的期待和研判的。命题内容突出了力、电、磁等主干知识,体现了以考查学生五种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很好地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思想;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迁移、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考查量增多,体现了以考查学生五种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试题科学、灵活、无偏题、特难题、怪题。减少了选择题的计算量,24题、25题的物理情景清晰,学生提取信息容易,计算步骤与往年相比要简单些,和年试题相比,整体难度没有增加。

1.内容没有超出原来考试大纲范围,突出对主干内容的考查

试卷必考部分仍以力电为主,选考部分33题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和气体实验定律;34题主要考查波的传播、多普勒效应、波的干涉。其中,选择题为:4力+3电+1原,和去年设置相同,力学题难度相当。实验题为一电(6分)一力(9分),年为一力(5分)一电(10分)。年计算题为一电(12分)一力(20分),第25题涉及到做物理关系图像其解答涉及多过程计算,并有刹车陷阱隐含其中,比较有难度,年的计算题是一力(12分)一电(20分),不涉及很复杂的计算。选考题33依然为3个填空;计算题为气体定律应用;34(i)为5选3,考查多普勒效应,34(ii)主要考查了波的干涉的相关知识及计算,与往年考查光的反射、折射有所不同。

2.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将高考的“四翼”落在实处

本试题很好的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

注重对探究过程、研究方法、科学态度等基本内容的考查。一些试题素材来源于教材,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打好学习基础,促进课堂回归教材。第14题安全气囊的作用、第16题荡秋千、第19题核反应方程、等试题都来自教材中例题或习题改编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生对重要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对物理规律的应用。

3.明确凸显物理学科特点,强化物理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中要求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在物理试题中,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数理结合等关键能力,比如,第14题以汽车安全气囊为背景,比如第16题,某同学荡秋千,跟生活实际相联系,考查学生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给情境利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第17题学生必须对电容的充电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第21题的双棒运动,若是学生对于发电机原理、电动机原理、双棒之间的力学关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能很快得出正确的答案。第25题是一个力电综合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整个试卷考题体现了学生对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运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过程等方面能力的考查,突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物理兴趣、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素养。

4.试题稳中有变

试题求稳、求新、求变。与上年相比,实验题是电小力大,计算题是力小电大;34(ii)改变了对几何光学的考查;

高考试题的“变”,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一层四核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命题人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对于年高考的复习备考,提出如下建议:考生仍应以夯实基础为主,注重对教材概念的理解,对每一个公式,定理定律,实验原理,都要做到能理解其应用的情景与条件,对于一个实际的熟悉的生活现象,能够应用物理知识建模、分析,计算。能恰当地用数学工具处理和描述物理过程,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能迁移至身边的生活和创新实验当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一轮复习要体现原来考纲要求的五种能力。悟透原理,创造奇迹!

立足基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突出能力

曾维举,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化学备课组长

全国新课标I卷理综合化学试题遵循“立足基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突出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更加注重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科研成果等的综合应用,试题整体难度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和化学学习能力的考查,切实做到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化学学科育人功能,尤其是与新冠病毒防治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命题思想,同时考查了考生接受、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试题结构和题型

必考选考

卷I卷II

题号7—/36

内容选择题化工流程化学实验化学原理结构/有机

分值

试题重视基本概念、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将化学知识与信息以数据列表、实验装置、结构模型、工艺流程图、电化学装置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1.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强化基础性和综合性

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覆盖了必修和选修内容,每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突出了考查范围内的主干知识。

选择题:第7题考查了几种新冠肺炎消毒剂相关的基础知识,第8题对烯烃、酯、醇的性质进行考查,第9题考查基本的气体除杂试剂的选择,第10题考查了催化剂催化甲醇羰基化的过程中及相关物质的知识,第11题考查核反应所涉及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12题电化学知识,第13题酸碱滴定。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历年高考的常考题型和知识点,保持相对稳定。

主观必考题:第26题考查钒酸铵的制备,是一道改编题。第27题利用原电池考查各种价态铁的氧化还原性,以及相关的实验基本操作,与往年的实验题相比有所创新。第28题依旧是化学反应原理题,考查了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等主干知识,但却增加了对反应速率的探究。

主观选考题:第35题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化合物中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空间构型、晶体结构及相关计算等。第36题有机化学基础部分,合成线路清晰、信息明了,问题的设置主要有有机物(官能团)名称、反应条件、同分异构等常规问题。

2.命题稳中求变,突出学科能力考查

经典题型延续考查。例如选择题的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第8题考查有机物的基本性质、第9题化学实验操作、第11题元素、第12题电化学、第13酸碱滴定,都是多年常考的题型。三个必做大题按流程题、实验题、原理题的顺序排,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题基本保持稳定。但第10题考查催化剂参与反应的情况,第11题借助核反应推断元素,第27题借助原电池研究各种价态铁的氧化还原性,第28题对反应速率方程的探究,以及选做第35题结构化学题目中充放电晶体结构的变化的考查,跟往年相比又有较大的不同,很新颖。选做第36题有机化学与往年相比变化较大,减少了合成线路的设计这一环节,大大降低了有机选修试题的难度。

今年高考试题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图表有所增加。据统计,年全国1卷有8图1表,年全国1卷共有9图1表,年全国1卷有12图1表,年全国1卷有11图3表。这就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图、表获取感性知识,并进行加工、吸收、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3.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创新性

通过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引导学生关心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