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父朱元璋与元素周期表命名之间的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上学应该都背过,如果有人和你说朱元璋是“化学教父”,还说元素周期表竟然是朱元璋发明的,你是不是觉得无中生有,离谱的很?其实最开始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也是惊呆了我,好歹我也是熟读九年义务教育的,明朝在前,周期表在后,时间间隔这么远,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周期表怎么会和朱元璋有关系,直到我翻开了《明史》看到了那些明朝皇室的名字,好像说的也没错?还真有点关系!

首先咱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些明朝王爷的名字:

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在铁、朱在钠、朱均钚、朱奉镅、朱成钴、朱成钯、朱恩铜、朱恩钾、朱帅锌、朱寘镧、朱征钋、朱效钛、朱效锂、朱诠铍、朱弥镉、朱諟钒……是不是有种熟悉的感觉?

这事首先啊,得从明朝开元皇帝朱元璋说起

我们知道,朱元璋本人叫朱重八,爷爷叫朱初一,爸爸叫朱五四,在元朝,其实一般是最底层的百姓才这么取名,所以朱元璋登基之后,对他子孙后代的名字就格外的讲究,生怕自己的后人也取出这样的名字,所以坚决不允许子孙们再出现这样的贱名。

于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给后代子孙们制定了一套命名法则,规定朱家族的后代都要有三个字来命名,第一个字是姓,也就是姓朱了,第二个字是辈分用字,朱元璋派人给自己的儿子侄子分别写了五言绝句,比如:

长子太子: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次子秦王: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三子晋王: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四子燕王: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他要求皇室子孙起名时,名字的第二个字必须按照诗的顺序往下排,其实就是字辈了。

最后再来说说这第三个字,就是名字中要有体现五行的字,并且按照辈分体现五行相生之道,所以他的后代都是金、水、木、土、火这几个偏旁,依照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比如儿子是木字旁,孙子就要是火字旁,因为木生火嘛,同样,孙子的孙子自然是土字旁,火生土,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依次是金字旁、水字旁,然后又轮回到木字旁,以此类推,朱元璋算是定好了他后代名字。

但是他忽视了一点:虽然不用担心子孙后辈取到贱名,但他的子孙后代实在太多了!

一开始,还能用到“炆”“铭”“钰”“钧”等比较好听的字命名,但后来,问题就逐渐出现了,规定好偏旁部首的好听的字很快就用光了,字不够用了!于是便开始用一般的字,比如“锯”“锥”“铲”“钳”之类的字眼,一听就有种木匠

后代们一想,反正太祖也只是规定了偏旁部首,又没有规定偏旁部首旁边的文字,那就自己开造呗,于是,大批大批的生僻字被造了出来,“钚”、“镅”、“钴”、“钯”、“镧”、“钋”等这类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字就这样出来了,这也是文章开头列举的那些明朝王爷名字的由来。

最后我们再来讲讲,这些字是怎么运用到元素周期表上的,我们都知道,元素周期表最早是由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于年发表的,而最早引入中国是由一位清朝的科学家徐寿所翻译和排列的。

徐寿这个人是清末著名的造船家、化学家、翻译家……总之,就是个全能型的人才,他对西方科学在我国的传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元素周期表刚传入中国时,就是徐寿担任的翻译工作,元素周期表中很多都是金属元素,为了方便翻译,他就将偏旁部首运用到了元素里面,所有金属,翻译的时候都用金字旁,所有气体元素,翻译的时候都用气字头,剩下的呢,就都用石字旁。

然后就徐寿遇上了跟明朝后代们一样的问题,字好像不够用了!

而且元素不好用常用字来命名,可能会产生歧义,但是当时的他绞尽脑汁也没能想出足够多的生僻字,直到有一天,他翻开了《明史》,一看到那些明朝皇家的名字,大喜过望,哎呦,这不正好能用在金属元素上吗,于是,部分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翻译,就参考了明朝皇家的家谱。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徐寿功不可没,但无巧不成书,虽然说是误打误撞,但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元素周期表确实有“贡献”,所以说朱元璋是“化学教父”,还真有那么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