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钒历史 >> Q355D钢管高温力学性能四

Q355D钢管高温力学性能四

QD钢管现货

6)钒(V)的影响

钒是我国富有的元素之一,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中,钒含量丰富。钒元素在合金钢中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是对晶粒进行细化,改善材料力学性能和对时效强化进行舒缓。(7)钛(Ti)的影响钛(Ti)化学性质活泼,和碳、氧、氮等非金属元素都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化合物,正常情况下与硫的亲和力也高于铁和硫的亲和力。因此,在钢中钛可以很好的起到脱氧、固氮、固碳作用,进而有效的降低硫元素的热脆的影响。钛与碳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碳化钛(TiC),碳化钛极其稳定,极难分解,只有温度高于℃后才能缓慢分解并溶入铁素体和奥氏体当中。游离的碳化钛微粒可以提供形核核心,起到细化晶粒、提高晶粒开始粗化温度的目的。(8)铌(Nb)的影响铌(Nb)元素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种储量相对较为丰富的合金元素之一。铌(Nb)与钒(V)均为VB族元素,物理化学性质较为相似,对碳、氧、氮等元素都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可以与之形成相应的极为稳定的化合物。铌可以使钢材的A3点升高A4点降低,进而使奥氏体(γ)相区减小,舒缓奥氏体的生成。(9)钼(Mo)的影响在钢的凝固过程中,钼元素可以舒缓珠光体的转变,因而钼含量在0.15%左右的钢可以获得较高的韧性。在钢中加入0.2~0.4%的钼元素可以获得性能较高含有针状铁素体筹备和超低碳贝氏体筹备较多的合金钢。(10)稀土元素的影响稀土金属在钢中的添加量很少只有十万分之几。添加稀土元素的作用之一是进行硫化物夹杂变性处理。另外,稀土还有细化晶粒和微合金化的作用。(11)其他元素(Ni、Cr、Cu)的影响在微合金钢中固溶硬化并不十分有效,在非调质钢中一般控制在较低的含量范围。通过以上各种合金元素的适量加入,诸如塑性、强度、韧性、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可焊接性能、耐蚀性能等性能在内的HSLA钢的各项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低碳低合金钢代替碳素钢使用可以达到提高工件可靠性、降低工件自重、节约材料、延长工件使用寿命的目的。

1.2高温力学性能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钢铁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逐渐成为业内的主攻方向之一并且取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钢种高温性能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年Adams教授初次提出利用断面收缩率ψ和抗拉强度σb替代之前的用断口直径和试件拉伸力。以断面收缩率ψ和抗拉强度σb分别表征钢种在高温下的热强度和热塑性。这种观点被迅速接受,目前断面收缩率ψ和抗拉强度σb成为表征高温热强度的主流技术参数和参考标准。随后,Lankford博士于年初次对凝固时连铸坯坯壳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得出凝固时坯壳一共受到6个力的作用,这六个力分别是:凝固的热应力、矫直弯曲的矫直力、钢液与坯壳的摩擦力、钢水的静压力、凝固坯壳内部的筹备应力。同时,Lankford博士定性给出了铸坯受力分析的概念,在力学分析上为研究连铸高温力学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8]。美国学者Weiss等人采用热模拟实验机Gleeble对温度区间0.6Tr-Tr(Tr为材料的熔点)范围内材料的热塑性和热强度进行了测定,并得到了材料的内部筹备变化与宏观力学性能的之间的关系。同时,定义了零强度温度与零塑性温度,得出结论不断发生的强化与软化现象的相互作导致了材料内部应力的变化。日本新日铁的铃木洋夫(H.Suzuki)博士使用热模拟试验机Gleeble对金属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成功地应用于模拟连铸过程。年,铃木洋夫通过对实验的系统总结,得出钢会在Tr-℃(Ⅰ)、℃-℃(Ⅱ)、℃-℃(Ⅲ)三个区域发生脆化,对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断裂形式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年,Brima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