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路线选择锂电钠电氢能钒电产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410292.html
基于碳达峰的测算:储能的装机量大幅低估按照IEA公布的《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的指引,要求到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GW,风力发电的年新增装机达到GW,这是年创纪录新增装机数据的4倍。我们按照中国光伏/风电装机全球占比40%简单测算(GW、GW)假设1:我们以-年复合增速5%,-年复合增速3%作为用电量的测算,年同比年累计新增发电量2万亿度电都需要由清洁能源来提供,约占全社会总发电量的20%以上。假设2:我们按照年光伏新增装机GW倒算,-光伏新增装机的复合增速在17.56%,累计装机复合增速20.42%。(如果以更合理的制造业生产逻辑拟合,-年假设新增装机复合增速25%,-年新增装机复合增速依然有10%);假设3:我们按照年风电新增装机GW倒算,-年风电新增装机的复合增速在8.04%,累计装机复合增速17.54%;基于碳达峰测算:储能的装机量大幅低估储能行业历史上基于成本下降的节奏及经济性来做产业规划。但如果光伏风电发电量占比在年达到25-30%的零界上(年仅占比7.5%),间歇性能源对于电网的冲击下,储能成为解决电网消纳问题的必然选择,那面对年国内1.87GW的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量来讲,需求增速弹性巨大。国内储能的未来:市场化竞争、多技术路线并存储能的下游是电网、电站运营、户用等,与车用锂电(认证周期长、一致性要求高)进入壁垒高、集中度高不同,很难出现寡头的格局,更多是以经济性和成本优势为核心的竞争格局,更像是光伏产业。放在产业大背景里去看技术路线的差异、演变和未来。1.氢能领域丰田选择金属双极板,巴拉德选择石墨及复合板,作为双极板厂商哪个才更有未来2.钠电负极厂商,面对性能高成本高的硬碳,成本低性能弱的软碳,更优的选择是什么3.钒电体系承袭于氢能,刨掉一致的材料降本之外,叠加了钒的提纯。如果储能的终极是液流体系(全钒、锌溴、铁铬、有机),那么钒的上游资源企业是否具备在提纯领域快速降成本的能力氢能产业链庞杂,包括制氢、储运、加氢、电堆等等,最像三大化石能源中的天然气,虽然最清洁,但基于其运输瓶颈未来在能源领域大概率是补充,而不是主角;氢能的应用参考巴拉德的年报可以分为公交、重卡、船用、备用电源,在时长和功率层面要求高的领域最为适用(高功率才是氢能的核心竞争力),更简单的办法是去找柴油和燃料油的替代领域,盯着商用车是没多少,但看柴油和汽油的消费量,前者更大,估值的天花板是否可以撬开更长周期,氢能在能源应用之外,是大量的工业领域(尤其是化工)的减排需求。钠电产业化的进程很可能快于市场的预期,主要基于其理论上的成本优势,以及锂电产业链的复用,从电池到正极、负极、隔膜等产能大部分可以通用,这个跟光伏领域的单晶多晶之争、异质结不同,成熟产业链的阻力非常小。钠电不会颠覆锂电龙头的竞争格局,更多地是行业β的机会,我们更需要寻找钠电和锂电在材料端的差异,比如负极和硬碳/软碳的工艺和成本差异,几条不同路线正极前驱体性能和成本差异。液流体系(钒电)的安全性、长寿命以及易回收等优势,长期来看是储能最优的解决方案,但产业化的速度首先取决于氢能燃料电池降本的速度,燃料电池的产业链能力(尤其是材料环节)和龙头竞争力将大部分传承给液流体系,我们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