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工厂精心梳理了各省市近零碳排放区的相关政策和建设路径,今天我们推出零碳路线图-河南省。
“近零碳排放区”是一个需要政策引领、方案指导、产业协调、企业配合、金融托举的综合性复杂方案。“近零碳排放区”并不是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通过工艺升级、能源替代、碳排放交易等技术与金融手段,实现碳排放的削减与中和,接近近零碳状态。
“近零碳排放区”的建设尚无先例可循,但在“双碳”背景下将会是未来各省市规划和建设的目标,将有力促进省市“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2河南省
要坚定“双碳”目标。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双碳”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扎扎实实推进“双碳”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系统观念,科学把握节奏,切实把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南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河南省委书记
碳达峰碳中和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之义,更是必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各地各部门要,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我省实现“双碳”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从最现实问题出发、从最困难处着手,通过有力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倒逼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服务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局。
——河南省省长
一、河南省低碳发展现状
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人口、农业、工业大省及交通部重点打造的全国交通枢纽中心,近年来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发展。—年,全省GDP年均增长8.9%,年已达5.43万亿元,居全国第五。与此同时,河南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消费总量长期居全国第五,尤其以煤炭作为最主要的能源供应。过重的产业的能源结构也导致河南省内大气污染较为严重,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大气污染治理形势紧迫、严峻。此外,河南省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核心区域,亟需通过能源转型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尽管近几年天然气、一次电力和新能源等在能源消费和生产结构中的比例有小幅提升,但长久以来煤炭主导的能源结构和高耗能行业占比过大的产业结构导致河南省当前碳排放基数大、绿色经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治理严峻等问题。在“双碳”目标导向下的能源转型升级过程中,河南省仍面临不小的挑战,主要包括:
1)能源结构相对单一,碳排放基数和脱碳难度大。河南省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9%,居全国第五,二氧化碳排放量则居全国第四。尽管近年来消费增长不断减缓,消费结构持续改善,但年省内当前煤炭消费占比仍然高达67%。由于河南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基础储量仅分别占全国的1.3%和0.14%,且已进入生产枯竭期,因此短期内能源供给和消费仍将很大程度依赖煤炭。此外,当前河南省的产业结构矛盾也日益突出,高耗能行业占比过大,第二产业比重高达43.5%。这些因素均使得河南省脱碳难度大,是全国碳减排洼地和重要攻关地区。
2)高碳能源结构造成严重环境和气候问题。河南省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年全省PM2.5年均值高达59μg/m3,是大气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省份,全国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河南省占据了6个。此外,大范围高强度的煤炭开采也造成了地下水资源浪费、水污染、地面沉降等严重生态破坏问题。
3)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亟需摆脱化石能源供给模式。自年起河南省由能源净调出省份年能源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3.8%。由于省内煤炭后续资源的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在短期内仍可能继续升高,这也极大地威胁能源安全。因此,非化石能源的扩大补充供能及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的提升将是中短期内河南省能源体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4)可再生能源开发程度低,亟待政策和创新制度支持。河南省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当前的开发程度较低,包括风、光、地热和生物质能均亟待开发利用。以风电为例,据国家气候中心测算,河南省风电站m高度的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总量为7.03×kW,而当前全省风电并网累计装机为7.94×kW,仅占可开发资源量的12%。
二、河南低碳政策演进
三、实施路径
河南省能源结构受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综合影响,相较于可再生资源(风、光、水电等)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云南、四川等省份,河南省面临碳排放基数大、煤炭消费比重过大、产业结构转型难度大等更多挑战。因此,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河南省需要同时从能源转型和经济结构深化调整两个方面着力:
一方面,全面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和清洁化利用,大力发展风、光等新能源,提高用能终端电气化水平;另一方面,依托中原经济区加快引入电气机械、计算机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装备制造业,主动迁出部分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推动省内经济动能转换。
1.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是河南省最重要的能源类型和工业原料,用于燃煤发电和供热的煤炭消耗约占全省煤炭消耗的86%,这也是造成二氧化碳高排放的主要原因。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和碳功能转化对于稳定能源保障能力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均十分重要。适度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仍是碳中和进程中的必要途径之一。这些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给煤电逐步减少背景下的中长期省内电力需求保障提供了重要补充。推动单一的燃煤发电向可再生能源发电转变也将有助于分布式能源模式的推广,促进能源生产多样化及终端用能清洁化。
2.优化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过高(43.5%)而引起的产业结构矛盾是河南省能源转型和碳中和进程中的主要挑战,因此需要加快工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尤其是针对高耗煤产业需要着重实施减煤控煤行动。近年来,全省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包含钢铁、水泥、玻璃、氧化铝和电解铝、焦化、煤化工。这些产业需要尽可能地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探索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除了工业减排,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城镇化水平不断升高,这给居民生活和交通领域减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居民生活用能方面,需持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措施,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能源(如屋顶光伏),农村地区发展和推广使用生物质能(如沼气)等。在交通领域,需大力实施燃油替代,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不难看出,居民生活和交通领域减排的途径在于提高电力在终端用能中的比重,由化石燃料直接利用逐渐转变为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格局。
四、案例
河南奥璨:绿色智能微电网
1.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迅猛,中国已向世界公布了自己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计划。为此,加快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新能源,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可再生能源电力高比例接入电网成为必然趋势。早在年04月26日,河南奥璨售电股份有限公司与国网鹤壁供电公司共同打造的用户侧微电网“风光储充控”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正式并网运行,项目同时通过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项目成果技术鉴定并正式投入使用。
2.路径
河南奥璨售电股份有限公司在背靠新一轮电力体质改革和能源互联网大潮中,它的绿色零碳排放智能微电网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已经掀起了一场从理念到技术、从模式到管理的市场巨变,为电网的多元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风光储充一体控制,项目一期接入分布式电源6.2MW,其中2MW白色低风速风机在麦田中巍巍旋转、4.2MW屋顶光伏与碧空相映成趣、1MW*4h全钒液流电池和kW*10s超级电容的储能系统正在为微电网内用能设备提供着动态电力的稳定支撑。鹤壁信德微电网示范项目是国内首个完全基于IEC微电网技术标准的商业微电网项目,可再生能源渗透率高于70%,可靠率高于99.99%,可实现并网和孤岛两种模式运行,具备电力供需自我平衡运行和黑启动能力,孤岛转并网及并网转孤岛的切换时间少于10毫秒,并网时用户侧电能质量高于大电网单独供电时电能质量,独立运行时能保障微电网内全部用能企业重要负荷连续供电不低于4小时或微电网内单一用能企业连续生产不低于4小时。
Tips:
微电网是什么?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通过一体化智能控制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是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微电网是大电网的有力补充,也是智能电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商业区域、城市片区、海岛山区等偏远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五、专题
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今年又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大事多、任务重,特别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降碳压力大、难度大,今年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早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全面把握和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早宣传培训、早安排部署、早研究谋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谋划制定好政策体系。二是抓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合理分解下达指标,实施预算管理,加强监测预警,压实工作责任,如期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三要抓细“两高”项目处置。组织各地全面梳理核实存量、在建、拟建“两高”项目,扎实做好分类处置工作,统筹好发展与减碳关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发展。四要抓严煤炭减量。从供给侧和消费侧两端发力,加快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等新能源,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替代,深挖有限减煤潜力,解决好控煤与合理用能需求矛盾。”
河南省能源局局长:“节能减煤、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和抓手。全省发展改革系统既要站位高远,勇于担当,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设计,又要立足本职,奋力作为,从严、从快、从实抓好节能减煤和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等重点工作,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圆满完成行业减排任务。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系统、高效协同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公路水路双碳目标。二要切实认清形势,坚定工作决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省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对行业绿色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要从货物运输结构优化、运输装备能效提升、低碳运输装备推广、运输组织效率提高等路径实现行业碳减排。三要强化领导责任。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主要领导,要坚持亲自抓、负总责,准确把握碳减排关键点,切实抓好措施制定,抓好工作推动、时间进度和检查落实,坚决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四要聚焦重点任务。尽快完成双碳课题研究,拟定行业行动方案;探索开展双碳试点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