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洋垃圾禁令倒逼全球垃圾处理系统升

滚蛋吧!“洋垃圾”!

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到年年底前,将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纺织废料、钒渣等4类、24种固体废物。该法令被称为“洋垃圾”禁令,目的在于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

年8月31日,距离“洋垃圾”禁令颁布已经长达将近9个月。在这9个月的时间里,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愁的是欧美国家垃圾堆积如山无可奈何,喜的是东南亚国家承接垃圾处理订单谋求经济转型。

无论如何,中国的一纸禁令,倒逼全世界的垃圾处理系统开始了漫长的升级之旅。

“洋垃圾”并非洪水猛兽

提到“垃圾”二字,几乎所有人都会和恶臭熏天、脏水四溢的场景联系起来。的确,厨余垃圾、生活垃圾确实让人感观不适,但其实垃圾中还有一类可以“变废为宝”的项目——电子垃圾。

这类垃圾通常由手机、电脑、显示器、电视等数码产品组成,而其中的纸张、塑料、金属等废料都可以经过处理循环利用,实现价值再生。

联合国大学(UNU)、国际电信联盟(ITU)和国际固体废物协会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年全世界电子废弃物高达万吨,相当于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这看似足以堆满整整一座“垃圾山”,但其实也是一座蕴含着无数经济价值的“聚宝盆”。这其中,如果回收得当,可以得到吨黄金,价值亿美元,而且还能还原出吨白银,价值10亿美元,可谓名副其实的“真金白银”。

与此同时,“洋垃圾”的搜集、分类、筛选和出口也催生出庞大的产业链条。美国用世界上6%的人口消耗了全球35%以上的资源,创造了为数众多的电子垃圾,也围绕垃圾的分拣催生出众多衍生行业。据美国废弃金属回收工业协会主席罗伯特·魏纳称,美国有15.5万个工作岗位都依赖于美国对中国的垃圾出口。

摘掉“垃圾王”的帽子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垃圾处理大国,也积累了非常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称为“垃圾王”。

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通过合法渠道进口的固体废物每年只有万吨。但是,仅仅十年后,到年这个数字变为万吨,而三年后的年更是翻番,达到了惊人的万吨,最高时甚至接近万吨。如果算上别有用心者走私入境、私自夹带的垃圾,数字将更为触目惊心。

根据商业咨询机构Chinabriefing的调查显示,年,美国废纸出口中,有2/3以上直接送到了中国,总价值超过22亿美元。欧盟27国同样依赖中国接收废弃物,把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间接地运往中国。《卫报》统计,英国每年有万吨废塑料流向中国,占该国塑料垃圾产量的2/3。

巨额的垃圾进口量,迫使中国快速升级垃圾处理、资源回收和废物利用的技术。凭借着低廉的价格、高效的垃圾处理速度,中国对固体废物的年进口量占全球年产生量的56%。年仅进口的废弃塑料就高达万吨,总值达37亿美元。根据美国废弃金属回收工业协会统计,年中国共从美国进口了价值56亿美元的废旧金属制品,还从美国进口了19亿美元的废纸(共计万吨)和4.95亿美元的废塑料(万吨)。

值得警惕的是,垃圾堆里虽然能“淘金”,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长期堆砌可能造成其中的有毒物质泄漏,而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环境,酸浸、水洗废物则会危害水体、土壤环境。

对此,中央从供给侧“下狠手”,将“洋垃圾”拒之门外,能够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捡破烂”绝非中国特色

所谓垃圾,其实只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其实,西方国家现如今享受着高额的资源消耗率,但其实其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时,也是不折不扣的“拾荒者”。

年前,欧洲的破布和废铁远渡重洋倾销美国,但经过资源再生,破布变成了印刷书籍和报纸的纸张,而废铁则成为了绵延千里的铁轨。此后,日本和韩国也相应成为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的“掩埋场”。

年后,西方国家垃圾出口中国受阻后,将目光转向东南亚,而印度、菲律宾、越南更是主动将国门打开,瞄准商机,迅速出手“捡漏”这些大单子。

这其中,据国际回收局估计,越南年的进口废塑料从年的34万吨上升到55万吨,马来西亚的进口量紧随其后,从年的28.8万吨跃升至年的45万吨,印度尼西亚则从12万吨增加到20万吨,可谓“大胃王”。

所以,所谓的“捡垃圾”绝非中国专利,而是成为一门极富商机的生意。百年前和百年后,垃圾都在源源不断的产生,不同的是垃圾的接受方从昔日的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体现了产业链的升级过程,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洋垃圾”禁令改变世界

中国的一纸禁令,让世界各大资源消耗大国“慌了神”,不仅因可回收废品的价格一路走低而垃圾堆积如山,而且还引发了垃圾处理工人的“失业潮”,倒逼其进行垃圾处理产业升级转型。

美国作为世界上人均资源消耗最高的国家,其人均垃圾产量也高居榜首,而且习惯性将所有种类的垃圾一股脑儿打包丢弃。但是,受禁令影响,美国人不得不改变生活习惯,做好垃圾分类习惯。美国的废品回收企业也不得不投入巨资,启用人工智能完成垃圾分拣,并重新制定回收垃圾标准。

澳大利亚每年产生价值34亿的垃圾被迫内销,不得不探索科学利用的出路。这其中,塑胶袋变成了塑胶家俱,木制货盘变成了动物的睡铺,有机垃圾变成有机肥料和庭园中的产物,纸类和木板变成了再生纸或木板,玻璃瓶变成更多的玻璃和铺路材料。除此之外,澳大利亚也在珀斯建立了南半球最大的垃圾回收厂,力求提高废品利用率。

日本作为世界上环保理念贯彻最为细致彻底的国家,也因该禁令面临着“洗牌”。日本将继续执行“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的策略,将引导民众继续将矿泉水瓶、玻璃瓶、纸、铝罐、铁罐等在内的可回收资源分门别类,而且还将在居民垃圾回收点的标牌上新增回收不同种类垃圾的日期,以便民众可以提前分类,提高分拣效率。

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要追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要向高质量、高水平方向转型。一纸“洋垃圾”禁令,不仅让中国将“垃圾王”的帽子丢入了太平洋,更体现了我国走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果实。

作者:西北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