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钒资源 >> 7月A股涌动的一条暗线

7月A股涌动的一条暗线

来源:价值线

  今天是7月份的最后一天,价值线迫不及待地发出了本月的鸡毛信,和投资者朋友一起   “宁王”、“迪王”、“锂王”、“硅王”、“茅王”这些大家伙在7月份没了啥动静,股指失去了上涨动力,上证指数7月下跌4.28%,创业板指数下跌4.99%。但个股方面涌现出一批上涨凌厉的股票,随便举几个例子:

  攀钢钒钛:上涨94.47%;

  京山轻机:上涨20.3%;6月份它刚上涨了.5%;

  钧达股份:上涨71.86%;

  爱旭股份:上涨18.44%,5、6月份它分别上涨了85%和36%;

  晶科能源:、上涨16.41%;

  ……

  而这些上涨的股票背后,都代表着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大赛道中的细分领域的新技术趋势,钒电池、钙钛矿、TOPCon、异质结、钠离子电池、一体化压铸、复合铜箔等等……

  而新技术的暗中涌动,7月份也许仅仅是个开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各家公司的技术路线,押对了可能是一飞冲天,押错了可能是灭顶之灾。

  实际上,投资者何尝不是这样?

  这一期,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光伏中TOPCon、异质结、IBC、钙钛矿和它们的押宝者。

  众“王”打盹,新技术爆发

  自4月27日股市反弹以来,新能源汽车、光伏和储能赛道一直是市场最耀眼的明星。4月底,长安汽车打响了反弹的第一枪;5月中旬,比亚迪直线拉升,冲击万亿;5月下旬,“宁王”王者归来;到了7月初,通威股份、天齐锂业等纷纷创下了历史新高。

  然而,自7月5日大盘阶段见顶后,“宁王”、“迪王”、“锂王”、“硅王”们也全都停止了继续向前的步伐,陷入了长达近一个月的横盘和调整。

  

  比亚迪

  

  长安汽车

  与此同时,市场将目光瞄准了全新的方向——热门赛道中的新技术。

  7月1日,钒电池概念横空出世,龙头攀钢钒钛仅用时一个月就实现了股价翻倍。

  

  7月13日,钠离子电池龙头华阳股份启动,至今已上涨54%。

  

  7月15日,钙钛矿龙头京山轻机在短暂调整后重拾升势,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最高涨了55%。

  

  此外,一体化压铸里的广东鸿图、文灿股份,复合铜箔里的双星新材、宝明科技,铝箔里的鼎盛新材等等,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涨幅,且上涨贯穿了整个7月,与大盘和昔日龙头们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之,7月的A股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诚不欺我。

  明争暗斗,光伏技术路线之争愈演愈烈

  在众多新技术中,光伏N型电池新技术不是涨的最好的,但确定性却是最高的,也最具有故事性。

  作为一个技术迭代频繁的行业,光伏受技术革新的影响非常大。在光伏不长的发展历史中,已出现过多次由新技术引发的全行业洗牌。

  年,保利协鑫通过冷氢化技术实现硅料成本的快速下降,一举走上巅峰成为了硅王。

  年,金刚石线国产化并应用于硅片的切割,实现了单晶替代多晶,坚守单晶路线的隆基自此开始了称王称霸的道路。

  年,P型电池(PERC电池)取代BSF电池成为主流,提前布局P型的通威股份和爱旭股份,从此逐渐形成了电池双雄的格局。

  如今,随着光伏电池技术从P型向N型过渡,光伏行业再次来到了十字路口,也再度带来了投资机会。

  相比P型电池,N型电池有着更高的转换效率,理论上最高可达28%以上,大大高于目前P型的23%。此外,N型电池还具有弱光效应好、温度系数低等优点。

  但与BSF电池向P型电池过渡不同,P型向N型的过渡有三条截然不同的路线,即TOPCon技术、HJT技术、IBC技术。

  尤其是关于TOPCon技术和HJT技术的争论由来已久,也各有拥趸,直到今天也没有明确的定论。

  这样的情况也逐渐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两大阵营的上市公司表现逐渐表现出跷跷板效应。

  6月之前,由于TOPCon技术成本较低,量产进度更快,押注TOPCon的晶科能源在光伏组件四巨头中一直是走的最好的一个,不断创出新高。

  

  晶科能源

  但是进入6月,HJT技术开始不断迎来利好,尤其是隆基宣布以26.5%的转换效率再度刷新世界纪录,迈为股份等押宝HJT的上市公司逐渐成为光伏赛道主线,押注TOPCon的晶科能源则开始横盘。

  

  迈为股份

  到了7月,情况再度出现变化。主攻TOPCon设备的捷佳伟创开始逆势大涨,晶科能源也在7月下旬重拾升势,钧达股份更是在过去的一周暴涨37.15%。反观迈为股份则开始横盘。

  

  钧达股份

  正当TOPCon和HJT明争暗斗之时,此前相对没有那么受   

  爱旭股份

  此外,更加超前的钙钛矿技术也赚足了眼球,龙头京山轻机从6月开始发力,近两个月已暴涨.43%。

  相爱相杀,光伏三路线谁将笑到最后?

  从整个光伏行业来看,N型技术的迭代,无疑是一件好事。更高的转换效率,可以带来更低的度电成本,从而降低下游光伏电站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刺激下游的需求。

  然而,纵观光伏发展的历史,因为选错技术路线而被赶超甚至崩塌的不在少数。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选择薄膜发电路线的汉能集团,保利协鑫也是在单晶替代多晶的过程中掉了队。

  因此,N型电池的发展过程中,三种路线注定会相爱相杀。一些龙头企业可以凭借资金优势对每一种路线都进行布局(比如隆基),但对于那些单边押注某一技术路线的企业来说,技术路线之争甚至可能攸关企业的生死存亡。

  那么,究竟哪种技术路线会笑到最后呢?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无论是哪种技术,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都是降本增效。因此,转换效率和成本是无疑最先要被考虑的。

  转换效率方面,IBC理论上限可达29.1%,领先于TOPCon和HJT的28.7%和28.5%。但IBC想要达到理论上限,需要叠加TOPCon和HJT,因此总体来说IBC在转换效率上的优势并不显著。

  成本方面,由于TOPCon设备与现有PERC产线兼容性强,因此当前成本较低。数据显示,现在新建一条TOPCon产线单位成本仅为2亿元/GW,如果由PERC产线直接升级更是只需0.5-0.8亿元/GW。反观HJT和IBC,单GW成本分别高达4.5亿元和3-4亿元。

  不过,从远期来看,三种技术的成本将大体趋同,且都将比现有PERC电池的成本更低。

  量产进度是另一个被   下游应用方面,由于IBC组件是单面组件,更加适合屋顶光伏。

  此外,组件和电池企业基于三种技术形成的不同阵营也值得   目前,在四大组件企业和两大电池企业中,隆基三种技术均有布局,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通威股份同时布局了TOPCon和HJT,爱旭股份和晶科能源则分别只重点布局了一种技术,爱旭押注IBC,晶科重仓TOPCon。

  

  综上,短期来看,TOPCon电池已开始大规模量产,进展最快,这也就意味着TOPCon相关公司的业绩可能最快释放。中期来看,三种电池技术将并存,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求终端不同细分场景的规模和认可度。远期来看,将向TOPCon、HJT叠加IBC的方向发展。

  最后,需要再提一下钙钛矿技术,因为钙钛矿可以同时叠加以上三种技术,从而把转换效率提升至远超目前水平的程度,理论上最高效率可超过43%,量产效率可超过35%。

  还有哪些技术需要我们保持高度敏感?

  原来的各种“王”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纷纷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市场急需新生力量来承接饥渴的资本。热门赛道的新技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因为它们既充满想象力市值也不高,股价能够被轻松拉起。

  另一方面,从这些热门赛道的基本面来看,在度过了0-1和1-10的红利期之后,原有的竞争格局正逐渐固化,能够打破这种固化的,唯有依靠新的技术。

  更重要的是,很多新技术离完全商业化和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意味着即使股价被炒的很高,也很难在短期内去证伪这项新技术的发展前景,从而为资本创造了良好的运作条件。

  价值线也对新能源这一热门大赛道的新技术做了一个不完全统计,见下表:

  

  以上这些新技术和相关的上市公司,有的股价已经起飞,有的还在伺机而动;有的技术前景广阔,但也有的市场空间有限;有的即将大规模商用,但也有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炒作成分居多。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有必要对新的技术报以足够的敏感度。只有这样,当类似于光伏电池技术迭代这样的大机会真正来临之时,才能做到有条不紊,胸有成竹,才能尽情享受技术和时代给予我们的红利。

  大视野一

  年7月及1-7月A股分段市值涨幅龙虎榜

  1、市值亿以上公司7月及1-7月涨幅榜

  市值亿以上公司7月涨幅TOP10

  

  市值亿以上公司1-7月涨幅TOP10

  

  2、市值-亿公司7月及1-7月涨幅榜

  市值-亿公司7月涨幅TOP10

  

  市值-亿公司1-7月涨幅TOP10

  

  3、市值亿以下公司7月及1-7月涨幅榜

  市值亿以下公司7月涨幅TOP10

  

  市值亿以下公司1-7月涨幅TOP10

  

  大视野二

  美股、港股前十大市值公司7月及1-7月涨跌幅

  美股前十大市值公司7月及1-7月涨跌幅如下:

  

  港股前十大市值公司7月及1-7月涨跌幅如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