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种辣椒的快看,让辣椒高产的几大关键

(一)辣椒的生育周期包括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结果期四个阶段

①发芽期,从种子发芽到第一片真叶出现为发芽期,一般为10天左右。发芽期的养分主要靠种子供给,幼根吸收能力很弱。

②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到第一个花蕾出现为幼苗期。需50~60天时间。幼苗期分为两个阶段:2~3片真叶以前为基本营养生长阶段,4片真叶以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

③开花坐果期,从第一朵花现蕾到第一朵花坐果为开花坐果期,一般10~15天。此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特别突出,主要通过水肥等措施调节生长与发育、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达到生长与发育均衡。

④结果期,从第一个辣椒坐果到收获末期属结果期,此期经历时间较长,一般50~天左右。结果期以生殖生长为主,并继续进行营养生长,需水需肥量很大。此期要加强水肥管理,创造良好的栽培条件,促进秧果并旺,连续结果,以达到丰收的目的。

(二)辣椒的需肥特点

辣椒属于无限生长类型,边现蕾,边开花,边结果。辣椒生长期长,喜温、喜光、但根系不发达,根量少,入土浅,不耐旱、不耐涝,且需肥量较多,耐肥能力较强。一般每生产公斤约需氮(N)3-5.2公斤、磷(P2O5)0.6-1.1公斤、钾(K2O)5-6.5公斤,吸收比例为1:0.2:1.3。辣椒偏重氮、钾肥,而对磷肥需求量不大,此外大量需求钙、镁、硼元素。

生育期需肥规律

辣椒在不同生育时期,吸收的氮、磷、钾等养分的数量也有所不同。

①从出苗到现蕾,植株根少、叶小,需要的养分也少。

②从现蕾到初花植株生长加快,植株迅速扩大,对养分的吸收量增多。

③从初花至盛花结果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时期,是吸收氮素最多的时期。

④盛花至成熟期,植株的营养生长较弱,对磷、钾的需求量较大。

总结:辣椒开花到坐果,需要氮肥多;坐果到成熟,需钾肥多。

(三)辣椒的施肥建议

基肥

辣椒属茄科作物,对氯敏感,忌氯作物。因此复合肥只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

1、用量:一般亩施农家肥-公斤,45%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45-60公斤或51%纯硫基复合肥(17-17-17)40-50公斤。如果没有农家肥,最好施用平衡型复合肥时,添加适量的生物肥

2、用法:整地前底施60%,定植时沟施40%,以保证辣椒较长时间对肥料的需求。

追肥

追肥一般在傍晚,距离根部15厘米左右,追完后随即灌溉浇水。追肥原则是少量多次。

第一次追肥:在辣椒初花期后,坐住果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当大部分植株门椒坐果后,浇第二次水,并结合浇水,重施一次肥。一般每采收一次果,结合浇水追肥一次,每次每亩追施高氮高钾型肥料。

总结:辣椒有用作鲜椒食用,有制作干椒。做鲜椒的追肥时偏氮肥,但是不能过量,否则旺长坐果率低。制作干椒的重点在坐果上红后,要追氮肥的基础上、偏钾肥。钾是决定干椒颜色、品质的元素。

(四)叶面喷肥

1、辣椒生长期间,最好结合病虫害喷药防治时,在坐果后,适当的喷施0.2%-0.4%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50公斤左右7天一次,用肥量少,吸收率高,转化率高,可有效防止落花落果。

2、对于南方,偏酸性土壤容易缺钙,因此,可适当喷施钙肥,每亩50公斤左右防治辣椒脐腐病。

3、在鲜椒采收的高峰期,辣椒需要吸收大量的镁肥,0.5-1%的硝酸镁溶液,每亩50公斤左右,连喷几次。

4、辣椒缺硼时,用0.1%的硼砂溶液,每亩50-公斤,隔7天喷施一次。

(五)常见病害

一、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危害辣椒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细菌性斑点病、炭疽病等。这些病害发生严重时,会导致绝收。

1、辣椒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致病的。主要由蚜虫刺吸汁液等传播,最终出现畸形,造成花叶、坏死、落叶、落花、落果,一旦被感染,发病率极高,传播迅速,一般会造成3-6成的减产。

2、辣椒疫病由疫霉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根、茎、叶、果实都可发病,前期根、茎染病造成死苗,中后期染病常造成整株死亡。移栽期该病传播快、易感染,会造成大片死苗,连作田较重,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迅速蔓延成灾,损失较量。

3、辣椒细菌性斑点病俗称“落叶瘟”,是辣椒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常引起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影响产量。如果在长期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叶片上的病斑不形成疮痂,而是迅速扩展为叶缘焦枯或在叶片上形成许多小斑点,之后引起叶片大量脱落。此外,重茬地、湿地、生长差的甲块发病重。

4、辣椒炭疽病是辣椒挂果期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主要危害果实,特别是成熟果实。严重时,会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对产量影响极大。分生孢子主要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分生孢子发芽后,从伤口侵入,有多次再侵染。高温多雨,田间湿度大,氮肥过多,均会加重此病发生。

二、辣椒主要病害的发生时期辣椒病毒病在苗期侵染辣椒,造成的损失最重;疫病的侵染时间较长,辣椒苗期、成株期都易侵染该病造成整株死亡,损失较大:旺长期易发生细菌性斑点病;挂果成熟期易发生炭疽病,造成大量烂果。

三、防治技术辣椒的这4种主要病害只可防,不可治,应从预防入手,进行系统防治。

过去辣椒病害的防治多是见病治病、药剂单一,加之用药混乱,不但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错过了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效果较差。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在做好各项栽培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根据发病情况,配合药剂有针对性地应用“三药”配套技术,根据主要病害的田间发病规律,抓住关键防治时期,合理用药,进行系统防治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是用20%病毒A可溶性粉剂等抗病毒药剂防治病毒病;

二是用阿米西达悬浮剂倍或64%杀毒钒可湿性粉剂倍液防治疫病;

三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倍防治细菌性斑点病。

1、苗期预防辣椒病毒病、疫病苗期由于苗床较集中,好管理,预防较省工、省力、省药,且防效好。苗期要重视蚜虫的防治。在防治好传毒昆虫的基础上,从5叶期开始用20%病毒A可溶性粉剂倍液喷撒椒苗,间隔10-15天再喷洒1次,能有效地预防病毒病。在移栽前2-5天喷1次阿米西达悬浮剂倍或64%杀毒钒可湿性粉剂倍液防治疫病,然后带药移栽,能很好的预防疫病、立枯病等,并能保证健苗移栽,减少该病传入大田造成大面积危害。

2、大田病害预防根据大田期辣椒死苗的发生特点,应在移栽后3-5天1次阿米西达悬浮剂倍或64%杀毒钒可湿性粉剂倍液防治疫病,能有效预防死苗,历年重病连作田,间隔10-15天要再喷1次。旺长期叶面喷1次20%病毒A可溶性粉剂,可有效预防病毒病。初果期初见细菌性斑点病时.应及时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液进行喷雾,能有效地防治细菌性斑点病。重病田或大棚,间隔10天喷1次,连续应用2-3次。能有效地减少辣椒病害造成的损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